15-16赛季cba球队名称 CBA冠名造成的三大尴尬乱象:芝麻丢西瓜吸金模式
球队命名引发的三大尴尬乱象
客观地说,在CBA联赛发展初期,联赛命名和球队命名也对联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为早期的CBA联赛和各队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出售的优质无形资产太少,为球队和联赛寻找冠名赞助商无疑是最快的方式,而这也是球队和联盟最大的收入来源。 来源之一。 如果没有当时冠名赞助商的慷慨捐赠,CBA的早期发展恐怕会更加艰难和难以承受。
众所周知,CBA前六个赛季的商业运营权是由国际管理集团(“IMG”)以每年360万美元的价格买断的。 IMG随后利用投资收回成本,进一步实现盈利。 考虑到CBA成立之初影响力较弱,IMG首创了联赛命名模式。 不过,由于IMG将联赛冠军费定为每赛季15-2000万,这也让很多公司望而却步。 CBA元年(1995-96赛季)出现了“裸奔”(即没有赞助商愿意授予联赛冠军)。 在这种情况下,直到第九轮,IMG才说服其老客户英美烟草集团旗下的555香烟为联盟命名。 此后,新出台的广告法禁止香烟冠名各类文体活动。 次年,该酒店由希尔顿命名。 但总而言之,冠名赞助商的进入,解决了CBA前期的后顾之忧。
同样的,CBA各支球队的冠名赞助商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虽然CBA球队刚成立时性质各异,但大多是由省体育局(负责球员比赛和青少年队训练)和企业(负责资金运营和工资)共同建设,例如北京首钢男篮俱乐部就属于这种模式。 但首钢俱乐部为了创收,逐渐开始效仿联赛冠名的做法,为球队寻找另一家赞助商,比如金隅地产。 因此,2014-15赛季之前北京男篮的全称是“北京亚首钢篮球俱乐部金宇篮球队”。 其中,首钢是俱乐部的投资方,金隅则是球队的冠名赞助商。 虽然冠名赞助商的加入让球队获得了可观的赞助,但这实际上造成了CBA球队名称的混乱。 而随着CBA联赛的发展,这种冠名业务的副作用也日益加剧。 总之,球队冠名赞助商模式的延续,造成了CBA的三大尴尬乱象:
首先,球队的全名极其复杂。 以现在的广东男篮为例。 他们的全名是“广东宏远华南虎俱乐部东莞银行篮球队”。 其中,广东为球队主场,宏远集团为俱乐部运营方,华南虎为俱乐部指定吉祥物,东莞银行为球队冠名赞助商。 球队全名长达17个字符,其中嵌入了两个具有强烈商业内涵的企业名称。 更何况媒体无法有效宣传,粉丝也无法口碑传播。 甚至俱乐部本身想要宣传球队也是困难重重。 把你的全名写清楚。 事实上,广东男篮的队名在CBA球队中已经是“短小精悍”了。 最长的名字是吉林男篮的全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东北虎俱乐部九台农商银行篮球队”,球队全名多达22个字符。
为了避免混淆,篮协曾规定球队全称:球队全名应由省市(或军)+公司+吉祥物+“篮球俱乐部”+冠名赞助商+“篮球“球队”,如“新疆广汇男篮飞虎队俱乐部天山农商银行篮球队”,顺序不能更改。但俱乐部经营者的关联公司或公司本身也可以为球队命名。例如八一男篮的全称是“八一富邦篮球俱乐部双鹿电池男篮”。 其中,富邦为俱乐部运营商,双鹿电池为富邦子公司,类似车型还有北京北控奥龙篮球俱乐部北控水上篮球队、青岛双星篮球俱乐部双星篮球队、天津荣港金狮篮球俱乐部荣宝当然,冠名赞助商也可以空缺,比如2013-14赛季首钢男篮夺冠后,他们也很不喜欢冠名赞助商金隅集团给予的赞助资金。很少,所以首钢干脆担任了球队的冠名赞助商。
其次,队名变更过于频繁。 CBA球队一直采用球队冠名模式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冠名费。 而这种逐利心态,直接造成了每隔一两年就要大调整队名的混乱现象。 毕竟在命名方面,俱乐部恪守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出价最高,谁就立即命名。
目前CBA共有20支球队。 除天津队和青岛队外,其他18支球队均已更名。 很多情况下,俱乐部名称和球队冠名赞助商会一起更改。 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吉林男篮。 迄今为止,他们在21个赛季中更换了11次冠名赞助商:从1998-99赛季的吉林冶力集团到现在的九台农商银行。 过了吉林男篮。 其他球队少则有二三次,多则五六次。 天津队和青岛队之所以没有更换冠名赞助商,是因为他们进入CBA的时间还很短,而且赞助商实际上都是俱乐部运营商的关联公司。 赞助商和运营商其实是一家人。
虽然冠名机构短期内可以给球队带来不少收入,但从长远来看,频繁更换冠名机构却是有害的。 要知道,由于各队的全名太长,篮协规定球队的名称缩写只能是“地名(军名)+俱乐部冠名商或球队冠名商(两者选其一)” )。大多数时候,球队的简称是由球队冠名赞助商选择的,结果导致各队的名字频繁变化,让媒体苦不堪言。作者是网易国内篮球内容报道团队总监体育。每个赛季开始前,都会安排专人对球队数据库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修正工作,其中重点之一就是核对球队名称,媒体都这么痛苦,更何况是普通球迷呢?尤其是对于一些刚接触CBA的球迷来说,光是一个球队的名字就让他们头晕目眩: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新疆广汇、新疆沃尔沃、新疆天山银行这三支球队是同一支球队?辽宁盼盼这支老牌球队,一夜之间就变了? 无迹可寻? 北京金羽男篮和北京首钢男篮是一个球队吗? 这一切都令人沮丧。 这不仅伤害了球队和媒体的忠诚度,更重要的是,无形中破坏了球队自身的品牌价值。 总而言之,“湖人”二字意味着数亿真金白银,而“霹雳鸭”到底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呢?
三是冠名赞助商与俱乐部之间的矛盾频发。 当代大多数行业都奉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但遗憾的是,CBA投资的人没有发言权,因此冠名商和俱乐部之间的冲突频频发生,冲突爆发后,球对于球队来说,像旋转门一样更换赞助商并不罕见。
众所周知,大多数CBA俱乐部成立时都是由当地体育局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 体育局以球员和技术入股,企业承担俱乐部运营的全部成本。 因此,很多时候,仅在俱乐部内部,体育局和俱乐部冠名公司就因为话语权的问题而发生争执。 比如江苏南钢时代的南钢集团和江苏体育局,以及姚明接手上海男篮卫视和上海体育局之前的东方,都频频引起全城轩然大波。 在俱乐部还在争夺话语权的时候,引入另一支球队冠名赞助商无疑会火上浇油。 比如,在姚明接手上海东方鲨鱼篮球俱乐部西洋集团篮球队的管理之前,西洋集团作为球队的冠名商,据说每年投入高达1500万,但球队在教练、球员引进等方面的变化、业绩指标、粉丝活动等等都不让西洋集团插手,西洋集团最终在2009年含恨撤资。
西部集团只是各队冠名赞助商惨状的一个缩影。 CBA冠名赞助商大多只承担出资义务,没有决策权。 这也导致了老冠名赞助商的不断退出和潜在赞助商的恶化,从根本上限制了球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或许CBA刚成立时,球队命名模式是一杯酒,而现在却彻底变成了一杯毒药。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停止饮毒解渴。
李元伟放弃2000万换来6.3亿
长期以来,CBA各队明知乱象仍在继续,却坚持坚持命名模式,一切都是为了钱。 据不完全统计,CBA冠名赞助商可占CBA各球队总收入的25%至40%。 从上世纪末开始,每支球队的冠名费在50万到100万左右不等。 2004-05赛季,辽宁盼盼获得了500万的天价赞助。 从2009-10赛季开始,近两年吉林龙润茶就获得了CBA 1200万的天价赞助。 前八强球队的冠名费普遍达到1500万左右,CBA的冠名费20年来足足涨了30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冠名赞助商不仅要在赛季前花费巨额资金,而且在季后赛中,每次晋级,冠名赞助商也会提供数额不等的奖金。 因此,一些冠名赞助商最终可能投资高达2500万。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为上海男篮冠名的玛吉斯轮胎。 玛吉斯于2009-10赛季开始赞助上海男篮,并于2012-13赛季成功续约。 冠名费从1500万/年增加到2000万/年。 2015-16赛季开始前,玛吉斯与上海男篮再次续约。 据悉,冠名费已提高至每年2500万。 上海男篮近年来成绩不佳,但冠名费为何如此惊人?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姚明。 Maxx与上海男篮签订的冠名合同实际上是捆绑合同。 上海男篮不仅要点名Maxx,姚明还需要担任Maxx的形象大使。 2015年夏天,由于姚明从玛吉斯形象大使升级为代言人,冠名费再次上涨。
总体来说,CBA冠名费仍然是CBA球队最快、最省心、最省力的赚钱方式。 但与此同时,冠名赞助商的存在也是损害球队品牌的头号罪魁祸首。 简而言之,NBA洛杉矶湖人队仅通过授权一些企业使用湖人一词,每年就可以赚取1300万美元的品牌使用费。 但你见过有人在北京金隅、广东东莞银行等企业申请使用湖人这个词吗? 对自己的产品有强烈的评价吗?
假设CBA球队从一开始就没有冠名赞助商,那么CBA球队可能会像NBA的洛杉矶湖人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明尼苏达森林狼队一样,被媒体曝光时只被称为上海大学。 鲨鱼、广东华南虎、北京雷鸭等,经过20年的宣传和积累,这些名字的品牌价值虽然无法与湖人、凯尔特人相比,但至少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声誉,并且它们还可以授权给一些业务合作伙伴。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一个品牌可以授权的次数是没有限制的。 可以授权给10家不同类型的公司,也可以授权给20家或更多的公司。 冠名赞助商只能授权给一家公司。 也许10个商业伙伴支付的费用加起来只能覆盖一个冠名赞助商的费用,但只要球队的品牌不断升值,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申请授权。 在现有的冠名商业模式中,一旦某个团队被某个品牌冠名,其他企业将不再愿意与该团队合作。 毕竟,没有哪个知名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品牌与另一个知名品牌并列。 向下。 因此,从长远来看,取消冠名赞助商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敢于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 目前15-16赛季cba球队名称,只有2004年毫不犹豫地取缔联赛冠名赞助商的李元伟是唯一有勇气的改革者。 CBA联赛第一年由555支烟冠名,此后五个赛季,希尔顿以每年2000万的价格冠名。 2001-02赛季开始前,联盟几乎失去了动力,但最终还是很难说服摩托罗拉签下一份为期两年、价值3000万美元的冠名合同。 摩托罗拉退出后,CBA再次面临裸奔的困境。 2003年秋,中国联通出于国企的社会责任,以每年不到1500万的友好价格出手救援。
当时,CBA已经成立近10年,联盟也诞生了王治郅、姚明、巴特尔等一批超级巨星。 为何赞助费不但不涨反而反噬了这顿饭? 经过讨论15-16赛季cba球队名称,李元伟和他的智囊团认定命名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当你看到“希尔顿1999-2000中国男篮联赛”这样的词时15-16赛季cba球队名称,你的第一直觉是什么? 你肯定会误以为这是一家名为“希尔顿”的公司运营的联赛,但事实上,这是中国最顶级的篮球联赛。 因此,让企业为联赛冠名,不仅不能增加联赛品牌的价值,反而会影响联赛的推广。
正是在摸清联赛命名模式的弊端后,李元伟决定取消联赛冠名赞助商,转而根据奥运TOP投资计划将CBA赞助商分为四个级别:重要合作伙伴、市场合作伙伴、鞋类赞助商四个级别。服装合作伙伴和指定赞助商。 在当时,这无疑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计划,因为这相当于一年收入15-2000万元的巨额损失。 与此同时,市场对CBA四线投资计划并不感兴趣。 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知名品牌无意为李元伟的改革买单。 一位耐克高管甚至直言不讳地建议李元伟:“CBA不再有冠名赞助商的级别后,就完全按照现在的赞助商待遇和曝光度来。” “不仅我们不会感兴趣,其他同行也不会花大价钱。” 李元伟随后邀请李宁高层吃饭,但对方也表达了与耐克类似的观点。 就连篮管中心内部也有人批评李元伟异想天开:“你不让别人指名道姓,凭什么每年给你几千万?”
在2004-05赛季注定亏损超过2000万元的关键时刻,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晋江品牌安踏找到李元伟,愿意以三年6000万元的价格赞助CBA。 这最终实现了安踏与CBA的双赢。 赞助CBA后,安踏的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CBA品牌本身(而不是之前的冠名品牌)的曝光度也越来越高,其赞助商层次也越来越受商家欢迎。 以来,赞助商数量和赞助费总额猛增。 目睹这一幕后,曾经拒绝过李元伟的李宁和耐克都后悔了。 因此,当我们看到2015-16赛季CBA联赛赞助商总数达到创纪录的23家,赞助总额超过6.36亿时,世人有必要再次感谢李元伟的勇气。和12年前的决心。
CBA取消冠军需解决三个问题
虽然李元伟冒着损失2000万的风险取消联赛冠名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毕竟CBA各队的情况与整个CBA联赛不同。 CBA取消联赛冠军,仍可划分四级赞助商等级。 如果CBA球队放弃冠名商的投资权,他们很可能就一无所有了。 要知道,在CBA现有的24项投资权益中,中国篮协将大部分投资权益打包给盈方,只留下少得可怜的6项权益供球队自行招商,而其中他们当中,仅冠名费和票房收入都是相当不错的收入。
另外,球队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球队知名度和商业价值不高,负责投资的人少,专业能力不足。 这些内部因素也导致球队整体投资收益较低,而冠名费却是赚钱最多最快、最容易的方式,所以俱乐部不愿意放弃这种方式。 总之,篮协分配给各球队的私人土地本来就很小,而且非常贫瘠,所以各球队只能进行粗放式的耕作,但这种模式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CBA联赛取消冠名模式已经过去12年了。 李元伟原本考虑在联赛整体收入稳定后推动CBA球队命名模式的改革,但这一初衷并没有得到球队的回应。 毕竟当时各支球队都只是在勉强维持生计。 如果冒着取消冠军的风险,又不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那么各支球队很可能会遭遇饥荒,所以各支球队都没有多少信心。 然而如今,资本市场对体育产业热情高涨,CBA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IP之一。 CBA球队可以鼓起勇气引入外部资金囤粮,进而全力推进自身投资体系改革。 至少,要尽快取消冠名赞助商,重塑球队自身品牌。
在具体投入改革方面,CBA球队目前存在三大低级问题:
首先,投资专业人才短缺。 据不完全了解,目前CBA球队的投资团队往往只有五六人,缺乏专业的销售人才,部分人员还是兼职。 招商组在整个俱乐部中的地位较低,俱乐部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球队的战绩。 在NBA中,俱乐部内部最重要的两个部门是篮球运营部和商业品牌运营部,而且两者的人数往往相同。 以洛杉矶湖人队为例,球队的业务和品牌运营部门由球队总裁珍妮·巴斯负责。 该部门总人数已达35人,其中包括知识产权法律顾问、谈判专家等多名专业人士; 而篮球事务运营部门则由副总裁吉姆·巴斯负责,除球员和教练组外,共有38人。
二是投资范围太窄。 目前CBA各队投资范围狭窄,肯定与“主要投资权已被篮协交给盈方”有直接关系。 但总体来看,各队在招商时只关注与体育直接相关的企业,过于注重赛期、赛季的商业营销。 参考NBA,他们的营销更倾向于从球迷角度进行泛体育营销,比如机票、奢侈品、IT产品、医疗保险产品等; NBA还注重休赛期和赛季非比赛日的营销,比如社区大篷车、慈善拍卖、训练营、季票积分购买团等等。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 虽然CBA目前有23家赞助商,总赞助金额超过6.36亿,但由于赞助商的赞助费全部支付给盈方,CBA球队并没有太大动力专门为赞助商服务,甚至偶尔会用话题责怪赞助商。 比如在服务CBA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方面,从2005年的安踏到今天的李宁,很多CBA球队都对这些垄断整个联赛穿鞋权的品牌感到反感。 球员受伤,批评球鞋质量……
事实上,CBA球队绝对可以参考NBA的做法。 虽然阿迪达斯从2005年开始就是NBA官方独家服装供应商,但一些强队仍然会找阿迪达斯签订单独的经销协议,即在球队99英里以内的销售半径内,当NBA球衣销售数量满足时达到一定标准后,团队可以另外获得一定的佣金。 可以看到,每年NBA都会发布球员和球队的球衣销量排名,都会引起热议,排名靠前的球员和球队还会获得额外的佣金。
总之,各CBA球队的投入水平远远低于其相应的竞技水平。 如果说CBA球队的场上实力与NBA球队的差距是50倍,那么投资水平的差距就是100倍。 CBA不仅要尽快提高场上的造星能力,还要提高场外的造血能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取消球队的冠名赞助模式,尽快回到培育球队品牌的正确道路上来。 也许只有有一天,CBA的雷霆鸭、大鲨鱼、蓝鲸能够像湖人队、森林狼队、山猫队等品牌一样有偿授权给合作伙伴,CBA才能称为真正的职业联赛,CBA球队才会成为真正的职业联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造血。 可是,这一天还有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