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依旧在寒风中颤抖打铁还需自身自身硬
上周末,2024赛季中超联赛拉开帷幕。 济南、上海、成都等地气温骤降,坐在球场看台上依然会瑟瑟发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超球迷的热情。 40088人,这是成都凤凰山体育场首轮上座人数,创下了新的体育场纪录。
这就像一个现实的隐喻:中超联赛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热情的球迷却送来了温暖,让中超联赛对新的春天有了更多的期待。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在上海浦东足球场宣布中超联赛开幕时所受到的嘘声,从积极的角度证明了球迷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中国足球。心。 这嘘声也是一种鞭策、一声哨子,催促中国足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做点好事。
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较疫情前明显下降,但种种迹象也表明其商业价值正在触底反弹。 生存艰难的中超俱乐部也在努力寻找救命的“活水”。
铁匠需要自己的硬件
上赛季的中超联赛就被足坛反腐风波的嫌疑所笼罩,直到去年底阴霾才逐渐消散。 去年10月,宋凯当选为中国足协新任主席,孙文、袁永清、杨旭、徐积仁当选为中国足协副主席。 此后,作为主管职业联赛的足协副主席2024中超联赛官网,杨旭于12月当选中超联赛主席。
宋凯上任后就明确表示不能再出台“奇怪”的政策。 U23新政等一系列违背职业足球规律的政策,已经彻底成为历史的尘埃。
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能否根本恢复,取决于联赛本身。 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上赛季中超联赛场均现场观众人数为1.99万人次,直播总观看量达1.12亿人次,点播总观看量达2.7亿人次,位居亚洲第一。 新赛季中超联赛首轮,除成都成都主场外,浙江队、上海海港、山东泰山、天津金门虎等球队主场上座人数均突破2万人。
本赛季中超联赛可喜的变化还包括:一是中国足协坚决打击足球腐败和假赌行为,加大对比赛作风、纪律等问题的处罚力度; 二是外援政策调整,场均出场人数上限。 可注册5名外援,场上最多可出现5名外援,保证了比赛质量的提升; 第三,中超联赛与国际接轨,开启超长补时。 上海海港与武汉三镇的揭幕战,上半场和下半场都有10次补时。 分钟和9分钟,有效增加了上网时间。
裁判问题一直是焦点,一度引发武汉三镇等俱乐部公开挑战中国足协。 新赛季开始前,中国足协印发了《加强和改进足球裁判公正执行的若干措施》,对三级职业联赛裁判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包括:将裁判员的选择权归还给中国足协; 启动三级职业联赛裁判升降级制度; 建立裁判“黑名单”制度; 在社会和裁判界建立举报平台; 允许俱乐部对裁判工作提出上诉; 改进评估和审查。 ,评审结果将向内部和社会公开,并邀请国际裁判界权威专家参与评审; 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
“假赌博”是职业联赛最大的毒瘤。 如果长期猖獗,必然会导致粉丝流失。 加大对“假赌”的打击力度,加强裁判管理制度建设,才能赢回球迷的心。 再加上比赛质量的提升,中超联赛对球迷的吸引力也会有所回升。 这是中超商业价值恢复的前提和基础。
商业赞助保持基础
2024赛季中超联赛赞助商名单
新赛季中超联赛的赞助商进一步减少。 与上赛季相比,赞助商名单中少了平安、途虎汽车和腾讯体育。
其中,上赛季作为官方赞助商的华润怡宝升级为官方冠名赞助商,中国移动咪咕取代腾讯体育、优酷成为新媒体转播机构。 耐克仍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EA仍为官方合作伙伴,雪佛龙润滑油和国权世惠继续为官方赞助商,央视体育和东方IC的角色没有改变。
疫情过后,经济环境缓慢恢复。 蒙牛、老山啤酒、DHL、上汽等赞助商在2022赛季结束后从中超赞助商名单中消失。 这些品牌来自乳制品、酒类、物流和汽车等财力雄厚的行业。 他们脱离中超之后,并没有竞品来填补空白。
2023赛季中超联赛赞助商名单
去年年初,时任中超联赛主席的刘军放低姿态表示,中超联赛不一味追求大赞助商,也欢迎一些小赞助商,“800万、1000万等”赞助商。” 你还可以获得满意的福利待遇。”
这一季,我们也看到了官方的高调。 中超与其“前任”分手,不仅没有脏话,还有感激之情。 “中国平安已经赞助中超联赛十年了,非常感谢。我们和中国平安仍然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合作和互动。” 除了感谢中国平安之外,新任中超联赛主席杨旭还感谢了中国平安腾讯体育等过去的合作伙伴。
华润怡宝升级成为中超联赛冠名赞助商,帮助中超联赛稳住基本盘,避免“裸奔”。 “华润怡宝此前曾与职业联赛有过合作,目前还在合作期限内。2023赛季,三级联赛的饮用水和饮料将由华润怡宝提供。现在的合作方式升级了,华润怡宝升级为冠军赞助商,对于我们与华润怡宝的合作,不仅仅是赞助形式上的升级,更是对未来期望的升级。职业联赛。推动联赛健康稳定发展,体现了双方的责任。” 杨旭说道。
据媒体披露,华润怡宝的冠名价格约为每赛季1亿元,与中国平安上赛季中超联赛的冠名价格相同。 另据媒体披露,平安2022年与中超续约的价格为5年10亿元。
2022赛季中超联赛赞助商名单
可见,中超联赛缺乏赞助并不是因为价格过高。 原因是:一方面肯定和经济环境有关,很多品牌都收紧了商业赞助的资金; 另一方面,上赛季中超联赛深陷反赌扫黑活动的泥潭,也让不少品牌望而却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确实是中超“抄底”的绝佳机会。 中超联赛的关注度不减反增。 赞助金额不高,但却能赢得更多的商业权。 而且中超联赛目前赞助商较少,这对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帮助。 雪佛龙润滑油上赛季成为中超联赛官方赞助商,获得了良好的品牌曝光度。
广播事业显着升级
中超联赛向腾讯体育表示感谢。 不过客观来说,近两个赛季,腾讯体育对于中超联赛的版权运营显然有些不感兴趣。 以解说员的配置为例。 腾讯体育转播了上赛季的中超联赛。 元甲和李毅本来就是最般配的。 在很多冷门的比赛中,一些不知名的解说员都在谈论球。 更让腾讯体育出彩的是其二线解说。 优酷与中超的合作非常短暂,并没有给中超转播带来太大的帮助。
从2022年年中裁员开始,腾讯体育的策略就非常明确,专注于NBA版权运营。 其与中超长达三年的版权关系即将结束,早已成为业界共识。 阿里巴巴较早放弃了大版权的运营,优酷也只是短暂尝试。 以一己之力很难撬动中超这么大的IP。
咪咕是中超联赛的“天选之人”。 相比中超与腾讯体育的合作,其与咪咕的合作升级明显。 首先2024中超联赛官网,中国移动咪咕与耐克成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同时,咪咕视频与咪咕美食号成为官方全媒体合作伙伴。 腾讯体育此前曾担任官方新媒体合作伙伴。
版权扩张或许也是咪咕出价是腾讯体育近两倍的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咪咕支付版权费约1.5亿元/年,而腾讯体育支付版权费约8000万元/年)费用) 。
获得中超版权后,咪咕几乎拥有了所有主流足球版权,更容易聚集足球迷。 转播方面也有重大升级,如首次尝试竖屏直播、裸眼3D直播、8K超高清直播等。
解说的升级也是肉眼可见的。 以中超联赛首轮转播为例。 黄健翔、詹军、董璐等名将齐聚赛场,与杨晨、刘跃、杨旭等前国脚搭档。 袁嘉和李易这对老搭档也出现在咪咕的解说阵容中。 至于二线流,则包括“董老四”等网红。
转播升级可以体现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球迷。 同时,更丰富的内容形式给赞助商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在如今的版权市场上,咪咕几乎是中超联赛的唯一选择,但谁又能说它不是最好的选择呢?
俱乐部正在寻找“活水”
16家具乐部是中超联赛的基础; 只有俱乐部活下去,中超联赛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这也是中超商业价值复苏的根本之一。
房地产经济泡沫出现后,中超俱乐部的处境堪忧。 曾经夺得中超冠军的苏宁、深圳等俱乐部都成为了历史的球迷,嚣张的恒大王朝也走向了没落。 为了让俱乐部活下去,中国足协有条件允许搬迁和俱乐部命名。
深圳新鹏城(原四川九牛队)成为搬迁政策的受益者。 搬到深圳意味着当地政府将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如果继续留在成都,就意味着与成都共享一块蛋糕。
据了解,当地政府每年向深圳新鹏城提供约3500万元的支持。 该补助只能用于安保和场地租金,不能用于工资。 这笔钱对于一支新的中超球队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政府支持仍然是俱乐部收入的“最大部分”。 自去年9月危机以来,武汉三镇已陆续获得当地体育局超过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 北京国安与北京首钢、北控等CBA俱乐部类似。 通过完成相应的公益活动,还可获得当地体育局约2000万的支持。
中性名字的自由化让俱乐部在招商方面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但目前还处于“看起来很漂亮”的阶段。 一些富有的俱乐部,比如北京国安,不愿意开放俱乐部冠名权。 北京国安队总经理李明在接受《熊猫星球体育》采访时表示,“北京的市场很好,但队名不能轻易颁发。我们尊重国安这个词。另一方面,几我们目前赞助商的规模比较大,球队命名不能影响其他赞助商。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国安目前的顶级合作伙伴包括耐克和京东。 我们去年就披露过,京东每个赛季对国安的赞助金额在5000万左右。 国安的官方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伊利等。去年底,国安正式宣布科麦斯成为合作伙伴,这是国安最新的赞助签约。 国安目前正在与几家潜在赞助商进行洽谈,赞助金额大多在100万至200万左右。
目前,只有河南队将球队冠军出售给了中超俱乐部。 冠名赞助商为洛阳杜康控股,“九族杜康”成为球队的新名称。
成都 成都的冠名权价格是8000万2024中超联赛官网,而武汉三镇的冠名权价格也高出数千万。 可以看到,中超俱乐部的冠名价格都是上千万,但这只是一个标准价格,交易价格上还会有折扣。 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关心中超俱乐部的冠名权。
1-200万元人民币的低级别赞助商,以及价值数百万元的球衣后背、臂章等广告,相对更容易卖出去。 以武汉三镇为例,其赞助商恒宽国际或将成为臂章赞助商。 此外,他们的赞助商还有易迅等,目前正在与几家潜在赞助商进行洽谈。 这些赞助费一般都在几百万的量级。
胸前的广告是一块“肥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吃就吃。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中超联赛大部分俱乐部即使有胸部广告赞助商,但很多都是半售半免费的。
相对被看好的就是河南队。 《熊猫星球体育》透露,河南已经形成了由近十家企业组成的赞助商体系。 与2023赛季相比,俱乐部营业收入增长了200%。
据粗略估算,中超俱乐部每个赛季的赞助收入在数千万以上。 国安可能以8000万以上的收入位居榜首,而中小俱乐部的赞助收入则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
除了政府补贴和赞助收入外,门票收入和中超联赛分红是另外两个主要收入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国安上赛季的门票销量突破1亿。 这并没有明确其他渠道的份额,也没有扣除安保、球场租金等成本(我们上赛季初为国安预估的门票收入是5000万)。 武汉三镇门票超3000万,其中武汉足协承担安保等费用,每年场地租赁费用约400万。 一般来说,中超各俱乐部的门票收入在1000万到6000万之间。
据媒体报道,中超近两个赛季的分红都在800万左右。 另外,这种收入的分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从营收来看,国安、申花等老牌豪门都处于天花板水平。 以国安为例,2024赛季的收入可能高达1.6亿。 武汉三镇等中档俱乐部2024赛季收入约为8000万至1亿。 深圳新鹏程等新晋球队依靠的是政府补贴、赞助、门票收入以及中超联赛的分红。 乐观估计可达6000万-8000万。
然而,这还不足以让中超俱乐部继续生存。 一位从业者根据薪资等成本估算,国安本赛季的投入肯定会超过2亿,“奔向3亿”。 已经失去了韦世豪、谢鹏飞、高准等国脚的武汉三镇新赛季预算依然在1.2亿到1.5亿之间。
据《拉朗熊体育》报道,南通支云上赛季的预算为1.1亿。 这个可以作为参考。 1亿的投资是中超俱乐部的准入门槛,有钱的球队可能会达到3亿。
新赛季,中超联赛放开了转场权和冠名权,理想情况下可以为俱乐部多带来数千万的收入。 但这还不足以彻底解决俱乐部的生存问题。 中超联赛需要赞助费和版权费大幅增长,才能给俱乐部更多红利。
中超俱乐部需要努力寻找“活水”,确保不“中途崩溃”,从而保证联赛的稳定,从而推动中超商业价值的提升; 中超商业价值的恢复对于各俱乐部来说也是一个积极的刺激。
俱乐部和中超需要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 在如今的生存环境下,俱乐部依然看不到太多的光明,但中超的一系列宽松措施至少正在成为隧道尽头的摇曳烛光。 只要不继续采取反向政策,随着经济环境的复苏,俱乐部和中超迟早会等到“黑暗不再笼罩大地”。 毕竟,中超联赛仍然是国内最大的体育IP,拥有数亿球迷。